近期,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了《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名單的通知》。故宮博物院依托豐富的古籍資源、精湛的修復技藝、規范化的管理機制和專業的人才隊伍,順利通過評審,成為21家“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”之一。2025年6月5日,由國家圖書館(國家古籍保護中心)主辦、南京圖書館(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)承辦的“全國古籍修復工作會議”在南京圖書館召開,會議期間舉辦了“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”頒牌儀式。這是故宮博物院繼2008年入選第一批“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”之后,在古籍保護領域獲得的又一重要國家級殊榮。此次獲批恰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,這既是對故宮古籍保護工作的高度肯定,也標志著古籍修復技藝傳承與創新步入新階段。
“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”頒牌儀式(南京圖書館提供)
故宮博物院現存藏古籍文獻約60萬冊/件,以清代宮廷舊藏為主要特色,藏品種類豐富,萬卷琳瑯,其中180部珍稀善本入選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》。自2010年起,故宮博物院為全面提升古籍文獻保管水平,在建院第五次藏品清理工作中,將古籍文獻納入文物管理體系,嚴格對標文物管理標準。故宮博物院從各個層面不斷提升預防性保護水平,一方面,持續改善庫房保存條件,建立溫濕度調控與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,提升消防、安防智能化管理,加強古籍防震能力等。另一方面,還積極推進古籍的規范化整理、專業化采集與搶救性修復工作。
據檔案記載,故宮博物院的古籍修復工作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末,當時圖書館即配有專職裝訂修復的匠人。1947年,肖福安先生由琉璃廠“文友堂”調入故宮博物院圖書館,他精通古籍修復技術,擅長古籍裝幀,并以“師徒傳承、口手相授”的方式,傳承古籍修復技藝,至今已薪火相傳四代,青藍相繼。數十年來,故宮博物院古籍修復師始終秉持著“修舊如舊、搶救為主、治病為輔、最小干預、過程可逆、可識別性”的原則,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工作方法,精進修復技藝,推動古籍修復事業逐步向科學化、標準化、規范化發展,顯著提升了古籍保護修復的技術水平。自2000年至今,故宮博物院已修復《嘉興藏》《西洋新法歷書》《古今圖書集成》等善本古籍文物約900冊/件。
近年來,故宮博物院古籍修復工作聯合院內文保修復部、文保科技部、文保標準部,借助其專業平臺與科研力量,將文物保護修復領域先進經驗引入古籍保護工作中。通過對紙張、絲織品、墨跡、顏料、染料等開展系統的檢測分析研究,為修復配紙、封面絲織品選用及書葉修復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。
故宮博物院憑借先進的修復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手段,搶救性修復了珍貴的古籍文獻,使其重煥生機,得以持續為后世傳承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。未來,故宮博物院將以此次入選為新起點,進一步加強古籍修復工作的科學化與標準化建設,著力構建跨學科人才培養體系,積極推動古籍修復技藝的創新與傳承。同時,也將切實發揮國家級修復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,為全國古籍保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